首页 >> 讲师学堂 >>萧斌如 >>简介 >> 情系名人手稿的萧斌如
详细内容

情系名人手稿的萧斌如

作者:□王晓君   日期:2009-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001.jpg 

 

  萧斌如,一个专写文化名人的人,是我的神交。我们真正见面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杭英画展上,她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她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退休,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征集着文化名人的手稿。萧斌如说:“文化手稿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它寄存着当代文化名人的音容笑貌,它承载着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史,它也传递着中国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我会生命不息,征集不止的。”

 

  早在1952年,上海图书馆便开始收藏文化名人手稿,他们曾获得过柳亚子、黄炎培、任白涛捐赠的手稿和图书。1960年,他们又收到了巴金的部分手稿及巴人、应修人的手稿、书信、日记和照片。20世纪70年代初,在馆长顾廷龙的关心下,萧斌如依持上海图书馆的天时、地利之优势,再凭借她的人缘关系,四处奔波,八方联络,穿梭于全国各地,征集名人手稿及其藏书、藏品,大大拓展了名人手稿馆的业务。一时,巴金、柯灵、于伶、赵清阁、雷洁琼、茅盾、沈钧儒、夏衍、范泉等几百个文化名人都捐出了他们长期珍藏的手稿、信函、日记……图书馆藏书丰富了,作家学者一生心血也有归宿了,难能可贵的珍迹读者享受了。一石三鸟,岂不美哉!萧斌如说:“通过这一平台,我结缘了众多文化前辈,在他们身上我悟到了人生真谛。就拿老舍的《骆驼祥子》的手稿来说吧,我看到了老一辈作家及家属的认真、宽容之品质。”

 

  征集名人手稿不仅靠勤制胜,更需以诚动人。1980年秋,顾廷龙嘱萧斌如说:“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给上海图书馆,你去巴金家一次,听听他有什么要求。”萧斌如遵命来到了巴金家。巴金操一口四川音谦和地说:“我有一批外文书已用不上了,这些书有英、法、德、俄等语种,都是我从各地旧书摊及出国访问时买回来的,希望能捐给上海图书馆,让这些书发挥更好的作用。”书堆在汽车库的藏书室里及二楼的藏书室里,虽说放在地上,却安置得整整齐齐。巴金的女儿李小林说:“这些书都是爸爸亲自过目后处理的。”萧斌如一行五人先把车库里的书搬完,又上二楼搬捆扎好的书。在一旁的巴金连连说:“你们辛苦了,太谢谢了。”搬完之后,巴金主动提出:“今天你们帮了我的大忙,太谢谢了,你们别忙着走,我们一起合个影吧。”说着他还请人去叫司机一块来合影。这一天他们一共搬了7000多册书。巴金最后一次捐书是在1996年。李小林在电话中对萧斌如说:“我爸在医院里还有一批书想捐给上海图书馆,你们能否来取一下。”萧斌如一行如约而去,只见坐在轮椅上的巴金早早等候在那里,书也齐整地放在桌上。巴金见他们便说:“又要麻烦你们了,这些书我已翻不动了,把它们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吧!”李小林告诉萧斌如:“这些书都是爸爸平时最喜欢读的。”这些书中,有果戈理的《死魂灵》、卢梭的《忏悔录》、10卷本大开版的《托尔斯泰全集》。巴金除在1960年将《第四病室》、《李大海》等手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外,还捐书达万余册,且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巴金亲笔题签及巴金藏书的印章,十分珍贵。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