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印记(中国文化名人与上海)

2017-01-04

作者:萧斌如出版社:上海人美ISBN:9787532260690开本:16开 页数:231页2009-04-01 第1版2009-04-01 第1次印刷编辑推荐语: 上海图书馆文史专家萧斌如女士积数十年研究,辛勤撰写了50余位名人追忆的往迹,他们都是驰名当代或受国际赞誉的人物。她秉着知人论世的正确观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这部特具历史价值的《中国文化名人与上海》。通过全书,可看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典型意义,可看到人格、气节的光辉魅力。值得推许的还有全书配置珍贵图片,更增添了欣赏的审美价值,不论海内外的青年群,只要一卷在手,对中国文化名人就取

 
萧斌如:《翰墨缘——文坛琐忆》

2017-01-04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萧斌如,退休前任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史资料研究工作。 《翰墨缘——文坛琐忆》收录了她的回忆作品,包括《戈宝权》、《朱雯与罗洪》、《钱君匋》、《王元化》、《赵清阁》、《周而复》、《丁聪为我画肖像》等。记录了那些美好的瞬间,现在再回首,颇觉历史感,随着这些文化老人的渐渐逝去,这些宝贵资料显得珍贵。八十自序萧斌如 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在淮海中路落成,其时我正面临退休之年,但因工作需要,继续留在原来岗位上发挥余热,达7年之久。直到2003年我年届古稀,终于可以回

 
百岁罗洪书写“青春留痕”(组图)

2017-01-04

2012-05-10 14:37 文学报萧斌如  老太讲过,她已封笔了,今天她是高兴,还特地去拿毛笔来写。只见老太笑眯眯地走进来说:“这张字要印在书上,不能用圆珠笔写,一定要用毛笔来写。”这时我们又给她铺好宣纸,她慢慢坐在书桌前,忽然又站起身来笑着说:“站着写好。”见她落笔“青春留痕”四个字。  罗洪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她的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不断问世,由于她为人低调,故很少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为此,在罗洪百岁诞辰前夕,我曾向《海派文化》报副主编王晓君老师建议,能否为老人出一本书作为“海

 1
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后的故事(组图)

2017-01-04

2012-11-08 11:03 文学报萧斌如  每当我见到一批批参观者看到那么多名人的手稿以及他们的生活照片都感到很惊讶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向他们道出一个个故事……  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在淮海中路上落成。新馆30多个专题阅览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每一位参观者都大为赞赏手稿馆,其端庄、凝重、厚朴的文化氛围,仿佛一下子又把我们拉回到这一位位中国文化名人的时代,重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等大师们的风采。每当我见到一批批参观者看到那么多名人的手稿以及他们的生活照片都感到很惊讶时,我会

 1
曾敏之的读书银行

2017-01-04

● 萧斌如 ▲曾敏之作品。(资料图片) ▲萧斌如(右二)2010年10月在广州拜访曾敏之先生。(图片由萧斌如提供) ▼曾敏之作品。(资料图片) (曾敏之先生出生于1917年,笔名望云,祖籍广东梅县,生长于广西罗城,上世纪30年代末走上文坛,在桂林等地从事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创作。194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拾荒集》。他的散文《烧鱼的故事》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通过溶江边上一个农家少女烧鱼的生活片段精确而感人地描述了战时乡间人们的心态。1942年起他在《大公报》任记者,积极投身于大后方的抗日救亡工作。1946年起任重庆《大公报》采访

 1
我是“图书馆大学”的毕业生

2017-01-04

2013-07-11 来源: 深圳商报深圳商报记者 楼乘震 文/图 为此,萧斌如与同事们怀着这一历史使命,走南闯北寻访名家,征集名人手稿。当手稿馆的同志耗费两年,查核史料,编成一本茅盾与友朋的来往书信集时,竟然也遇到了出版难题。萧斌如 在上海图书馆有个闻名中外的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藏有作品手稿17000多件,书信、日记、笔记约有5万多件,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上图领导和员工六十多年心血的结晶。其中就有一位从18岁小辫子时考进上图,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萧斌如老师所作的贡献。1028页的手抄本 众所周知,上海曾经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出版中

 1
萧斌如:《骆驼祥子》手稿本问世始末

2017-01-04

2011-03-16 人民文学 2009年4月1版1印 16开平装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手稿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9年4月影印出版,老张也曾收藏一册,视若拱璧。近日在网上得见萧斌如先生“《骆驼祥子》手稿本问世始末”和舒济先生“关于《骆驼祥子》手稿本”两篇文章,对了解这部手稿本多有助益,今一并转帖,以飨同好。本文转帖于论文天空网,特此说明并致谢。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手捧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同志寄赠我的《手稿本》,我的惊喜和激动真是难以形容,因为我是这部珍贵手

 1
情系名人手稿的萧斌如

2017-01-04

作者:□王晓君 日期:2009-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萧斌如,一个专写文化名人的人,是我的神交。我们真正见面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杭英画展上,她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她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退休,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征集着文化名人的手稿。萧斌如说:“文化手稿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它寄存着当代文化名人的音容笑貌,它承载着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史,它也传递着中国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我会生命不息,征集不止的。”  早在1952年,上海图书馆便开始收藏文化名人手稿,他们曾获得过柳亚子、黄炎培、任白涛捐

 1
湮没八十年之久“情书”再出版

2017-01-04

深圳商报记者 楼乘震 百岁罗洪为新版《恋人书简》题词。罗洪、萧斌如、王圣思三位正好都相隔二十岁,在这个“梯队”的努力下,《恋人书简》终于得到华商出版社大力支持,得以出版。”   一般谢绝媒体采访的杨绛先生,感念与罗洪夫妇往来多年、历久弥珍的友情,欣然为《恋人书简》题写书名。由杨绛题写书名的新版《恋人书简》。百岁罗洪为新版《恋人书简》题词。   1999年,中国文联出了一本老作家的书信集,其中收录一封罗洪的“致朱雯”,这使罗洪想起三十年代曾出过一本书信集,但经过抗日战争,家里仅存的一本也早已化为灰烬。此后

 1
借助上海人脉优势 开辟史料征集新渠道

2017-01-04

嘉兴市档案局(馆)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成功创建“国二级”、“省一级”综合档案馆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接轨上海”号召,努力探索史料征集渠道,丰富馆藏资源。 9 月 9 日下午 ,经上海市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特约研究员 萧斌如 女士介绍,市档案局(馆)迎来了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李殿魁 先生 和 夫人前世新大学教授 郑向恒 女士(嘉兴人)。 李殿魁和郑向恒夫妇受台湾艺文印书馆之托,将首任总编辑 严一萍 先生(嘉兴县新塍人)的遗作《陆宣公年谱》、《殷商史记》七册和有关纪念特刊捐赠给市档案馆。同时, 李殿魁 先

 
一本珍贵的签名本

2016-12-31

笔者藏有一本蒲风(1911-1942)著的国防诗歌集《钢铁的歌唱》1936年10月30日上海诗歌出版社出版。 该书封面有作者亲笔签名赠予郭沫若“沫若先生敬赠 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 蒲风原名黄日华,笔名黄风、蒲风。广东梅县人。1930年参加左联,1932年21岁的蒲风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成立后,曾得到鲁迅、郭沫若等前辈热情支和指导。 1934年冬,蒲风到了东京,一边学习日语,一边继续创作诗歌。1935年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11月在东京自费出版。诗集中第+九章《怒潮》中咏“铁流”一节,对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

 1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