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厅

文章
  • 文章
搜索

云视频

首页 >> 媒体精选 >>2016年 >> 《文汇报》:去田间地头,播撒美育的种子
详细内容

《文汇报》:去田间地头,播撒美育的种子

去田间地头,播撒美育的种子——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努力画好“百姓之画”“孩童之画”

■《文汇报》记者 范昕

去田间地头,播撒美育的种子2.jpg

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画师用书画为社区居民送上新春祝福。

 

        如何让市民文化生活更丰富、更多彩,是上海文化创作生产和演出展示围绕的重点之一。作为国家级美术师,将美术教育根植民间土壤,也是创作者从生活中获得艺术灵感和滋养的必需。

 

        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近年尝试播撒美育“种子”,通过“书画名家牵手村民大家”、“书画进校园”等品牌美术配送,让画院的国家一级、二级美术师,为百姓送去展览和课程,四五年下来,足迹遍布崇明三岛、奉贤庄行、嘉定徐行、浦东川沙等上海郊区。

 

        原本,作为上海市文联下属上海书画院分支机构,浦东分院地处申城东北郊花木扶疏、流水潺潺的高东生态园,在外人眼中,这里俨然是画师的世外桃源,而身为院长的海派花鸟画家徐立铨却偏要带领大家“自讨苦吃”,为了努力画好百姓之画、孩童之画,带头走出风景别致的园区,一头扎进农村。他说:“书画虽是高雅之物,但也需要接地气。对于我们这样的基层书画组织来说,既要上承国家书画事业,更要下启百姓文化新梦。没有民众美育水平的提升,就难有国家书画事业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繁荣。”

 

名家牵手村民,画好“百姓之画”

 

        每周二下午1点,浦东分院的画师们都会在高东镇社区文化中心给居民们准时开课,教授国画技法。二三十名学员中有摊铺业主、保洁人员,也有企业白领、全职太太等。“年龄最大的学员是位90多岁的大爷,腿脚不好,每次都是家人搀着过来,上起课精神劲倒挺足”;“还有一位杨先生,四五十岁,是从安徽来上海打工的,职业是保安。他的工作需要倒班,好多次上课都要和同事换班。但两个学期几乎节节课不落。刚来的时候他只有些自学的国画基础,如今他的牡丹图画得有模有样,是相当完整的作品了”……说起学员,浦东分院画师朱伟广如数家珍。他说,“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对绘画的热爱很纯粹,与获奖、考级、卖钱无关,更多的只是为了内心的愉悦,很让人感动。”

 

        徐立铨还记得,两年前一个秋色渐浓的日子,他与浦东分院的画师们来到崇明三岛,与当地书画爱好者切磋艺术。


        一名9岁的小男孩站在自己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画师们一笔笔泼墨、一幅幅勾勒,从艳阳高照一直站到暮色将至。天色渐晚,小男孩的爷爷想叫他回家,但看着孙子恋恋不舍的神情欲言又止,最终有些迟疑地对徐立铨说:“先生,能不能送我孙子一幅画?这孩子从小喜欢画画,但我们住得偏僻,没有机会学。”徐立铨二话不说就将身边所带的一幅展览作品赠予小男孩。徐立铨坦言,那一刻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儿时学画的情景。他出生于浦东近郊的金桥镇,学画道路上得到过许多村民,包括一些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的帮助。正因如此,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忘本,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回馈社会,回馈父老乡亲。

 

        浦东画院是徐立铨在市文联和高东镇党委的关心下一手创办的,2011年成立至今,始终想到的是被繁华都市遗忘的角落,一些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几年来,“书画名家牵手村民大家”、“书画进校园”等一项项文化惠民、美术配送活动让很多人记住了这家画院。

 

培养后继人才,画好“孩童之画”

 

        普及国画艺术,画院特别将视线投向了孩童,为的是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相比西画,学国画的人太少了。目前在上海,40岁以下画写意国画的画家几乎断层。国画看似寥寥数笔,没有深厚的功底画不好,应该从孩子抓起。”徐立铨告诉记者,“国内的学画大军看似浩大,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课不够扎实的学生,他们把学画当成了进入大学的‘敲门砖’,从事的也往往是素描、色彩等西画类训练。”在他看来,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孩子们只有多接触、了解、学习,才不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的传统精髓与本土情怀。

 

        教孩子画画与教成人画画到底不同。“每次你都得让他有些收获,看到画出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把画带回家去。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兴趣自然来了。”为此,浦东分院画师江德兴自创了一套“简笔中国画”,精选生动且容易掌握的绘画形象:“‘2’字划两划,小鸭子就出来了;两个圆圈,拉条弯线,小猫咪的背影就出来了……”几个学期下来,浦东分院在高东镇几所小学开设的国画课成了学生们争相选修的热门课。

 

扎根基层,善于发挥民间力量

 

        近年来,书画组织层出不穷,仅在上海,就有林林总总不下100家。可惜,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或因定位不清,限于小众的孤芳自赏,或因力量薄弱,不过徒有虚名,或因门户之见,成了圈出的“自留地”。相比之下,浦东分院在浦东新区,尤其是浦东郊区甚至乡村刷出的鲜活“存在感”,或许能给人一些启示。

 

        有人认为浦东分院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它脚踏实地的朴素定位,扎根于书画院所在地的基层,不像不少动不动冠以“中国”、“中华”甚至“亚洲”、“国际”字样的书画组织好高骛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浦东分院可谓发挥民间力量推动地方文化的一个范本:举办活动不拿国家一分资金;将市文联、市美协、高东镇、社区街道、画家等各方资源“长袖善舞”地整合在一起;动员热心书画艺术的企业慷慨出资相助;想方设法给书画普及提供更多的条件……正因善借力、促合力,人们看到了一个专业书画艺术组织的活力。


本文刊登于今天《文汇报》头版头条。

(2016年4月5日)

去田间地头,播撒美育的种子.jpg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