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古徽新韵绽异彩

 

 

        提到安徽的“徽”字,就让人联想到绩溪县,据说正是因为该县境内有徽山徽水大徽村,“徽州”才得名,那也自然成为安徽的“徽之源”了。绩溪地处徽州文化核心区,儒风独茂,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繁星,先后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等国字号名片,2008年元月,纳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念好徽字经,做足徽文章,文化生态保护卓有成效,绩水徽山氤氲着浓郁的徽文化气息。近日,笔者走进绩溪,探访这里徽文化的“前世今生”。

 

一、“九个一批”凸显效果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民间,就像遗珠蒙尘一样”,该县文化馆退休老馆长宋多健,干了一辈子的文化工作,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告诉笔者:“为使这些“遗珠”重新“生光”,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共普查登记300多项非遗,建立了相关资料档案,为后续保护打下了基础”。绩溪从实处着手弘扬徽州文化,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交出了“九个一批”的漂亮成绩单。

 

说起这份成绩单,该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胡文辉“门儿清”,他向笔者掰起了指头:“这份成绩单可用九个一批来概括,出台一批规章制度,修缮一批文保单位,建立一批非遗名录,建设一批传习基地,评选一批传承艺人,开展一批特色活动,打造一批非遗精品,培养一批非遗产业,实施一批文化项目。我们也紧紧围绕这九个方面来深化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该县陆续出台了《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旅游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确保文化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先后完成胡氏宗祠、文庙、听泉楼、节妇坊、五教堂、胡开文旧居、文昌阁等文保单位的抢险加固和修缮工程和胡适故居重新布展工作。

 

全县拥有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名录(含扩展名录)16项、市级名录53项、县级名录108项。无论项目级别还是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建立徽墨、徽剧、民歌、舞蹈、抬五帝、三雕等10余家研习社、传习所及徽墨协会、三雕协会、徽菜协会等民间保护组织,其中胡开文墨业评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徽厨技师学院等3家单位获批首批省级传习基地,徽戏童子班等4家跻身文保区示范基地。评出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市级传承人55人。

 

通过组织兴趣班、专家授课、编写特色教材、实地体验等各种形式,将非遗内容引入中小学课堂,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家宏长年担任徽戏童子班的教学,他说:“徽戏童子班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道独特文化景观,还经常到外地展演呢。”该县先后组织“赛琼碗”徽菜民俗表演、“绩溪风味小吃比拼”,“千盏彩灯闹元宵”“徽山绩水迎盛世”“徽韵流芳”等大型民俗汇演,成功举办了五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七届“安苗节”、“油菜花节”等各类徽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春节等节日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保护空间。

 

谈到非遗类文艺作品,该县文广新局创研室退休干部,国家二级作曲章灶来,如数家珍般地告诉笔者,近年来以《月亮起山一盏灯》为代表的绩溪民歌先后登上全国农民歌会和央视,并荣获“江淮群星奖”,手龙舞荣获全省民间舞蹈大赛二等奖,徽戏童子班荣膺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二等奖,并获全省戏曲小梅花预选赛金奖,徽墨、三雕等特色非遗作品屡获国家、省级大奖。

 

该县鼓励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徽墨、徽州三雕等非遗产业初具规模,尤其是徽墨产业势头强劲,形成了华阳、上庄为中心,胡开文墨厂和良才墨业为龙头的产业群,“苍室”“艺粟斋”等品牌畅销海内外,年产值超千万元。石雕、木雕等工艺品市场趋热,民歌民俗逐渐走俏,以非遗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大亮点。为全面展示徽文化,斥资近亿元的绩溪博物馆在老城区中心地带拔地而起,以博物馆为核心,周边的文庙、文昌阁、中正坊、周氏宗祠连点成片,打造古城徽文化集聚区。此外,徽墨文化园、徽菜文化园、徽博园等一批特色文化项目纷纷落地······

 

二、“五个结合”筑牢根基

 

近年来,绩溪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五个结合”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该县文化馆副馆长江厚荣介绍,这五个结合是多年总结出来的“法宝”。一是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依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5年近期、10年中期和15年远期目标和保护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二是整体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在坚持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同时,选择徽墨、徽剧、徽菜等特色浓郁、价值颇高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抓重点带全面。在具体到某一项非遗保护时也采取整体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办法。三是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相结合。抓住建设绩溪博物馆的契机,开辟“风土绩溪”陈列馆专题展出县内代表性非遗,丰富馆内非遗展示内容,此外通过举办活动、建设传习所等途径加强非遗的活态传承。四是政府主导和民间主力相结合。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挖掘民间力量,成立研习社、协会等民间保护组织,形成政民互动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格局。五是制度管理和评估考核相结合。制定非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保护传承评估考核制度,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监督检查,使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一串数字”明确方向

 

为发扬徽文化,建设文化强县,绩溪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文化强县三年行动计划》。该县文广新局局长毕永生向笔者介绍了该计划出台的背景和历程,并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计划》以一串数字明确了行动指南:以6大工程(规划引领工程、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富民工程、特色文化工程、文化激励工程)为统领,以70个项目基地(10个摄影基地、10个大学生写生基地、10个乡村博物馆、10个千年古村落旅游基地、10条徽文化旅游精品路线、10个文化产业基地、10个徽文化传承基地)为支撑,以千百十工程1000户房屋改徽、100幢古民居保护、10个古村落开发)为延伸,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紧扣徽州文化,做实文化生态保护,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富民、以文兴业、以文强县的目标。

 

文化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生产力,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地方独特的财富,绩溪就处在徽州文化的“富矿”之中。如今,古徽新韵绽放异彩,传统文化老树新花,一个魅力十足、精神抖擞的文化绩溪正向我们走来。

来源:绩溪文化馆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